報紙上看到報道,家長帶孩子北上學游泳,數落香港的教練「拖長嚟教」,在香港「學極唔識」,但返去大陸才十天,就學懂人生第一個泳式!我看了報道不忿了幾天,尤其是小女孩 Cathy 對內地和香港教練的比較和感受,更加憤憤不平。
目錄
有家長因孩子學游水「學極唔識」,終北上學藝
星島2月18日報道,香港家長林太分享了她女兒 Cathy 在香港本地學習游泳的經歷。Cathy在香港學習游泳一年,有時候儘管是一對一教學,每小時學費高達500港元,但亦成效不彰,感覺教練是「拖長嚟教」,令孩子「學極唔識」。
後來,林太的婆婆建議帶 Cathy到廣州學習游泳,並找到一位教練承諾「一個價,包學識」。在廣州學習十天後,Cathy 就學懂人生第一個泳式,這讓林太感到驚喜。
之後報導中再有一籃子的比較,但最要命的是用家 Cathy 妹妹的說法:香港的教練只是教閉氣而無教水中呼氣。每次上水時要呼氣又要吸氣,我來不及換氣所以常常『飲水』 。」
不是狡辯 而是 Cathy 在香港真是遇著一個無質素的教練
無疑拿着港幣在內地花費的確「好使」,內地的學費只是本地學費的1/3,對家長來說肯定是超級吸引的地方。
但 Cathy 所說香港的教練只是教閉氣而無教水中呼氣的說法,若 Cathy 所說的是事實,那她的教練真的無質素。我敢講,我認識的游泳教練,都不會這樣教。那些不懂事的害群之馬,真係「成個行業俾你搞彎哂」。
十天學懂一個泳式 其實也正常
文章當中亦有提及,Cathy 是回廣州學游泳,十天學懂一個泳式。她的游泳課是每堂約兩至三小時,而且連續10天,即大約 20-30小時的課程時數。其實學游泳和學駕駛學飛行等等技能非常類似,累積時數而已。20-30小時學懂一個泳式,在我們看來其實也正常。
比較香港小朋友要返學,一星期去學一堂已是幸運(若加上請假就更生疏),加上游泳課前要上學,來游泳時而是累奄奄;Cathy 學游泳的那段日子是放假,心無旁騖的連續去學,學習、吸收和遺忘的機率就肯定不一樣。
所以說,Cathy 在廣州學習游泳的成功,教練的教學方式當然有關係,但她的個人狀態、以及當時的學習環境都有關連,但這並不意味著每個孩子都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同樣的效果。
前人種樹,後人乘涼?
另一個角度去想,Cathy 在香港已經學習了一年游泳,雖然看似沒有明顯進步,但這段時間的基礎訓練可能為她在廣州的快速進步打下了基礎。
換句話說,如果沒有香港的基礎訓練,她可能無法在短短十天內學會泳式。
所以,Cathy 就可能是剛剛未學會,而廣州的游泳教練,就剛剛為她走完最後一里路。
短期學習的局限性
很多家長都心急,北上學習通常是短期集中訓練,這正好切合家長的口味。
短期集中訓練雖然可能快速見效,但孩子可能缺乏足夠的時間消化和鞏固所學技能,導致後續動作不標準或容易忘記。
學藝拜師 其實也考驗遇到誰
其實這個故事在我們行家看來,就是「在香港遇到壞老師,剛好在內地碰上好教練」。
在香港,其實也有很多好的游泳教練。教學質量的高低,其實和地區,是沒有太大的關聯。
再加上,北上學習需要考慮交通、住宿、時間安排等隱性成本,對家庭來說可能並不划算。
北上學藝 並不一定能滿足你要求
從以上所見,Cathy 的成功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,並不能完全歸功於北上學習。
香港的游泳教學在專業性、系統性、學習環境和長遠發展方面,都具有成熟的明顯優勢。
同時我們亦奉勸家長,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方式,而不必盲目追求短期的效果。
原文連結:課外活動新趨勢︳學極唔識終北上學藝 家長:十日學識一個泳式 | 星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