很多同學游泳時擔心耳仔入水,亦有小孩患上中耳炎,家長歸咎於學游泳時耳朵進水。但耳仔進水,和中耳炎的發生是完全沒有關係的。游泳後積水處理不當,造成細菌感染,耳朵疼,那是外耳道發炎,又稱為「外耳炎」、「游泳耳」。
目錄
中耳炎不是外耳炎 中耳炎和耳仔入水無關
如果孩子得了急性中耳炎,那是通常由於感冒、敏感反應或上呼吸道感染,並有細菌或痛毒在中耳滋生,引致膿和黏液在鼓膜後積聚引起。
中耳炎屬於嚴重疾病,可對聽覺造成損害及影響學習能力,因此我們必須懂得辨認中耳炎的症狀,發現就要馬上求醫診治。
夏日戲水 防急性外耳炎
夏季天氣酷熱,不少人去游泳池或海邊戲水。
若外耳道積存髒水或悶濕,易引發細菌感染造成耳朵發炎。急性發作時患者會出現耳朵發癢、腫脹、疼痛,或聲音聽不清楚,甚至流出膿狀分泌物。
提醒大家,一旦發現有前述症狀時,應及早尋求耳鼻喉科醫生檢查,必要時醫生會給予局部治療,清除耳部分泌物,或用耳滴劑、抗組織胺等藥物治療止癢止痛,發炎嚴重時則搭配口服抗生素。
而在治療期應保持外耳道乾燥,避免泡水,以防復發,一般約2到3天內治癒。
如何預防游泳時得外耳炎
選擇水質好的游泳池
下海游泳,當然要小心游泳後處理耳朵的清潔。
玩水或戲水時應選擇水質良好的游泳池,現時香港政府康文署轄下的游泳池水質都有公布水質抽驗結果,清潔度可能比很多私人泳池還要優秀。
戴游泳耳塞防進水
如果真的怕水跑進耳內,游泳時可戴矽膠游泳耳塞以避免耳朵進水。
側頭跳躍使水流出
耳朵若不慎進水,可把頭傾斜輕輕跳躍讓積水自然流出。把頭傾側,入水的耳朵朝下,然後用手輕輕拉扯耳廓以拉直耳道,再輕輕搖動頭部或跳幾下,積水通常都會走出來。
亦可嘗試用清潔的毛巾或紙巾放在耳道出口,藉以吸出水份,或以手搧風吹乾耳內水分。
盡量不要用工具探入耳道處理。
淋浴時更要小心
很多朋友忽略,淋浴時也要防耳朵進水,洗頭也要提防有水濺入。
見過有人淋浴時以強力水柱沖擊頭頸部,這樣容易傷害脆弱的頸部及耳道,應盡量避免。若沖擊身體其他部位,水柱力道也不宜太強以免受傷。
用棉花棒輕擦拭耳道
游泳後若耳內積水,可用乾淨或消毒過棉花棒輕輕擦拭,將耳內的積水吸出,讓耳朵常保持清潔、乾爽。
避免用手指來挖耳朵,也不要用尖銳的物品掏耳垢,尤其不可在耳道內用力轉動或過度深入,以免傷害到耳道皮膚或耳膜。
亦不要過度清潔,過度清潔外耳道,會使耳內更癢更乾燥。如果有痕癢,可用棉花棒沾生理食鹽水清潔耳部,也可到藥局買黃藥水塗抺耳部,因黃藥水含Acrinol成分,可抑制細菌生長,能達到消腫效果。
更多耳朵進水的處理方法,請參看《耳朵進水怎麼辦 教你4個方法不要再用棉花棒》
游泳和中耳炎的關係
其實中耳炎的發生,與游泳時耳朵是否進水完全沒有關係。
如果耳膜正常沒有穿孔,即使游泳時不小心進水,也會被耳膜擋住而停留在外耳道,根本就不會進入到中耳腔,自然也不會造成中耳炎了。
既然耳朵進水與中耳炎無關,那有些小朋友去游泳後確實得到中耳炎呢?這就牽涉到中耳炎發生的原因了。
游泳要避免著涼
急性中耳炎通常由於感冒、敏感反應或上呼吸道感染 (尤其是鼻竇炎),並有細菌或痛毒在中耳滋生,引致膿和黏液在鼓膜後積聚,由於膿液在中耳內積聚,耳鼓因此不能隨意振動,引起耳痛、耳鼓紅腫及阻礙聽覺。
所以,中耳炎的病源很多時候在鼻子。
雖然冬天在溫水游泳池學習,但也要小心避免著涼,在池邊準備好浴巾抹乾保暖。
暖水私家泳池更容易有中耳炎
以為暖水私家泳池水溫高,和外邊溫差不大情況有好轉?
因為私家泳池水溫高,難免會與加入大量氯等消毒藥水,以免傳染疾病。可是這些氯等消毒藥水會損傷鼻腔及鼻竇黏膜上的纖毛運動,若有鼻竇炎或鼻敏感的情況會更差,連帶影響到中耳炎的發生。
如果游泳後,您反而會覺得鼻塞及流鼻水,這很可能就是游泳池水中的氯等化學藥劑的刺激。
所以,在暖水私家泳池更容易有中耳炎。
總結
認識清楚中耳炎的危害。如中耳炎反覆發作,會導致耳鳴、聽力減退,甚至失聰。
所以,作為家長,孩子耳朵疼痛,一定要小心處理。
相關文章
耳朵進水怎麼辦 教你4個方法不要再用棉花棒